演出保|暑期文旅“顶流”:演唱会“填满”日程表,带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

进入暑期,全国多地演出市场格外火热。6月-8月,一大波演唱会、音乐节来袭,歌手们激情开唱,歌迷乐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,点燃暑期消费热潮。
演唱会、音乐节“填满”日程表
“为一场演唱会打卡一座城”成为年轻人旅行新潮流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各地均在暑期加密演唱会和音乐节的排期。以北京为例,仅6月28日这一天,就有6场大型演唱会同时开唱,单日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;杭州有近20组艺人演唱会已经或即将排上日程表;乌鲁木齐将“演唱会月”模式一直延续到9月份。数据显示,2025年,国家体育场“鸟巢星光演出季”将举办50多场演唱会,场馆档期目前已排满,预计到场观众将达280万人次。
相较于演唱会,音乐节的时间更长、内容也更加丰富。7月26日即将在成都非遗博览园开启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,在大麦平台“想看”人数已超7万。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更是上线了“7月演出月历”,解锁音乐、戏剧、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视听盛宴。“音乐节正成为年轻人探索城市的新入口。平台通过产品设计打破消费场景壁垒,用一张票撬动一趟旅程。”同程旅行CMO白志伟说。
各地政策大力支持
排满日程表的演唱会和音乐节,从各地出台的政策中便有迹可循。去年全国多地发布阶梯式奖补政策,推动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落地。今年各地政府继续拿出真金白银,放宽演唱会审批限制,吸引更多艺人和歌手来演出,争夺全国各地的歌迷乐迷。
北京给出最高500万元的奖补;厦门推出“票根福利”,凭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门票享受10多个景区景点门票优惠;海口在自贸港免签政策加持下,艺人团队、境外歌迷落地海口十分便利,并明确提出支持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,对引进的主办方给予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的奖励。
相较于去年集中在一线城市,今年的演出市场下沉趋势越发明显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,全国范围内已经官宣的演唱会中,有700余场将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举行,占总场次的40%左右。过去极少出现在大型演出安排中的下沉市场,如曲靖、衢州、肇庆及西宁等,也纷纷成为演唱会的举办地。
此外,大型演唱会市场跨年龄层渗透加速,开始向青少年和银发群体“破圈”。
“行走的GDP”撬动文旅消费
演唱会、音乐节不但带来票房收入,还带动住宿、餐饮、交通、购物等系列消费,被称为“行走的GDP”。业内以“1:4.8”来测算演唱会对消费增长的推动力,即每投入1元购买门票,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.8元。据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数据,2025年一季度全国演唱会票房收入25亿元,同比2023、2024年同期,票房收入均有所增长,演出经济辐射效应持续放大。
此外,大型演唱会、大型音乐节落地旅游景区,如演唱会旅游地图、音乐节旅游地图,成为地方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。以南京欢乐谷演唱会专属门票和襄阳奇幻谷“邓紫棋演唱会专享门票”为例,实现16.8%的专属票转化率,带动南京欢乐谷二次消费增长。美团2025年推出明星演唱会为核心载体的“门票+音乐演出”组合产品,实现娱乐消费向旅游消费的转化。
(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