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上半年中国演出市场强劲增长,“演出+”撬动文旅多元消费

2025年上半年,中国演出市场在文化消费复苏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,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。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及多方数据平台统计,全国演出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,不仅成为塑造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重要力量,也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。
大型演出成增长核心
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表现突出,“五一”假期票房12.12亿元,同比增5.12%,头部演唱会、音乐节成增长引擎。观众结构多元,35岁及以上占比21.6%(同比增2%),青少年占3.6%,受众范围扩大。
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仍是主阵地,5月一线城市演唱会场次环比增27.4%,北京鸟巢周边商业客流、营业额同比分别增50%、30%。二三线城市潜力释放,演唱会常“开票即罄”,市场地域扩张、资源渐均衡。
音乐助力城市文化
音乐节结构调整,中小型成主流,侧重垂类特色与服务创新。发展呈“高线主导、地域下沉”,一季度三线城市音乐节占25.6%,新一线及二线占41.9%;广东、江苏各办7场居首,浙江办5场。
多地创新营销:滁州推“音乐节+景区”联票,青岛、上海、太原等地凭票享景区、酒店折扣,深化演出与文旅联动。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动“音乐+旅游”“演出+旅游”等新业态发展,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,更促进了音乐演出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,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
“演出+”激活文旅消费
今年上半年,演出市场需求侧在年龄结构、消费偏好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特征,对演出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“95后”五一前后搜索音乐节同比增107%,带动酒店景点提前预订(提前8天以上者增11%)。消费超出门票,关联酒旅订单同比近翻倍,形成“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”效应。
行业人士称,市场供需两旺,政策助力释放动能。“演出+”串联多元场景,跨地域带动餐饮、住宿等产业,未来需创新“演艺+文创/旅游”模式,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。
(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)
发表评论